时间:2022-10-03 17:14:56 | 浏览:426
记者 樊舒瑜
9月22日,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“喜迎二十大 品质提升走在前”主题新闻发布会淄川区专场,邀请淄川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向社会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今年上半年,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.6%,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12.7亿元,增长12.9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.4亿元,增长(同口径)4.9%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.7亿元,增长10.3%,经济运行态势稳健、增速位居全市前列。
聚力产业品质提升,动能转换强势突破
今年以来,淄川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“老树发新枝”、新兴产业“新树成森林”,老工业区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,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五次获得“优秀”等次。
按照“五个优化”的思路,对机械、建材、纺织等优势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,近三年来,累计实施技改项目831个,制造业单项冠军、小巨人等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群体达到50家,数量位居全市前列,传统产业实现“脱胎换骨”式的加速转型。
此外,着力加快新装备、新医药、新材料、新基建扩量倍增,近三年累计实施吉利新能源商用车、凯盛新材氯化亚砜产业链聚合、鲁维聚乳酸等总投资470亿元的9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,“四新”经济投资年均增长44.3%。
深入挖掘聊斋文化,深化与景域、山水盛典知名文旅公司合作,潭溪山、牛记庵、齐山等景区提档升级,山水生态游、特色乡村游、工业文化游、红色研学游等旅游业态更加丰富,创建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、乡村旅游示范区,“聊斋故里、水韵瓷都”的城市名片更加靓丽。
聚力开放品质提升,发展活力竞相迸发
淄川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、走科技创新之路,向改革要动力,向创新要活力,淄川区转型发展的活力越来越强,势能越来越足,步伐越来越快。
改革破题成效显著。近三年争取和承接国家级、省级改革试点100余项,“行走的医生、流动的医院”巡诊机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,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等40余项改革经验在省级以上推介,承办全国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、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等省级以上现场会37次。
创新驱动成果丰硕。打好“人才倍增、科技创新”战役,连续举办十五届“百名专家淄川行”活动,科技创新“五库十院”培育计划入选全省重点人才项目库,实施“百名博士入企计划”,选聘94名青年博士、产业教授到企业挂任“科技副总”,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64家,“三百三行”县域产学研合作机制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,开辟了科技引领转型升级的“淄川路径”。
今年上半年,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9家,高新技术产值同比增长15.3%,占比达到54.5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.7个百分点。创新“柔性引才模式”,94名人才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,先后2次荣获“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奖”,4次被省委、省政府表彰为“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”。
聚力城市品质提升,活力能级持续增强
淄川注重强功能、添活力、提能级,城市变得更有品质,更有活力,更有颜值。
城市交通更加便捷。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,推进大交通、打通微循环、畅通城乡间,改造提升国省道100公里,新建“四好”农村路600公里,张博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,济潍高速、临临高速及连接线快速推进,2023年底淄川境内高速路口将达到10个,里程突破100公里,全域“15分钟上高速、各镇30分钟进城”,引领城市进入“轻轨时代”“高速时代”。
城市颜值更加靓丽。启动美好城市建设和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,孝妇河文化生态观光带等45个项目顺利实施,朱家沿河体育公园竣工开放,南部森林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。建成淄川体育公园等一批健身场所,免费开放全区学校运动场地,“15分钟健身圈”更具品质。文化中心、区委党校项目扎实推进,城市功能更加完善。完成“三改三建”工程239个,建成90万平方米安置房,张相湖片区改造成为标志性、引领性项目。投资1.5亿元实施张博路、雁阳路等7条城区主次干道雨污分流工程,新建改造雨污管网40公里。创新“五室六联”社会化联合治理模式,智慧停车项目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,并入选全省67个惠民领域优秀案例。
城市活力更加彰显。出台人才金政、五好城市、青年友好城市等系列配套政策,建成高创中心二期、中一产业园等双创平台18个,引进高校毕业生9000余人,筹建人才公寓1524套;打造SM元宇宙户外街区、月亮猴魔法夜市等时尚街区,举办淄川啤酒节等活动,“天空之橙”城市会客厅开门纳客,布局了更多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动感地带、时尚空间,努力奏响“五好城市”淄川乐章。
聚力民生品质提升,群众福祉大幅增进
淄川始终践行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,坚持“把群众的事当作天大的事”,切实做到民有所盼、政有所应,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%以上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。
脱贫攻坚圆满收官。近年来,累计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.5亿元,107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稳定退出,1.4万户2.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。110个村9.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创新实施香菇发展“百村示范万户共富”工程,积极探索山区库区乡村产业振兴“淄川路径”。
生态环境显著改善。近年来,累计实施各类环境治理工程650项,建陶、耐火行业分别压减落后产能78%和62%,淘汰“散乱污”企业3604家,重拳整顿矿业秩序,新增园林绿地400万平方米,完成荒山绿化提升6.3万亩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,被评为省级生态区。
高品质民生建设提速。制定出台《淄川区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(2022—2024年)》,确定58项2022年重点实施项目。近三年,新增就业人数5.2万人,被评为省级创业型城市;做强做优“学在淄川”教育品牌,新建改建中小学、幼儿园87所,首批组建7家教育集团,义务教育“大班额”全面消除,荣获全国首批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”荣誉称号,蝉联市运会综合成绩和青少年组总分“五连冠”;建设区医院西院区,区医院、中医院与山大二院共建医联体,实施20处中心村卫生室建设,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。
聚力服务品质提升,营商环境显著优化
淄川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,谋突破增亮点,为企业发展、群众幸福、社会满意打造了最优生态。
大力实施“一号改革工程”,对标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,扎实推进“放管服”“一次办好”改革,“一件事”集成服务、电子证照“全场景应用”等做法走在省市前列,总体精简申请材料51.8%、减少跑腿次数78.6%、群众办事时间压减66.7%,免提交证明材料1207项。
在做好审批“减法”的同时,淄川着力在服务上做“加法”,推行“保姆式、店小二、直通车”等差异化、可量化的精准服务,领导干部带头挂包联系骨干企业、重点项目,大胆为企业“站台”,积极担任“首席服务官”。精准推出“厚植本土企业优势10条”“支持企业上市7条”“农10条”“稳岗就业12条”等一揽子政策,近三年来,累计兑现减税降费、纾困惠企、厚植本企政策53亿元,市场主体达到6.8万户,位居全市第三,荣获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、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等称号。
奋斗创造历史,实干成就未来。“十四五”时期是淄川区转型升级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。淄川将锚定“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”和“2—3年内冲进全国百强区”的目标定位,坚持产业强区、生态兴区、作风立区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昂扬的斗志、更加实干的作风,答好富强淄川、美丽淄川、幸福淄川、实干淄川“四张答卷”,为淄博市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淄川担当。
会议现场。连日来,雨湖区围绕“闯新路、破险阻,湘潭怎么干”这一主题,紧扣七个“围绕”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。2月9日,雨湖区党建提级、发展提速工程调研座谈会召开。区委书记段伟长等出席会议。“实现三医联动”“加强街巷管理”“继续推进党建五化建设”
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10月16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审议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(下称《规划纲要》)。新进展释放新信号,新使命推动新作为。遂宁,是联动成渝的发展轴心、毗邻地区先行区,也是互济南翼、北翼的中枢纽带。“即将出炉的《
华蓥,是广安“双百”组团城市计划两大副城之一。2021年1月2日,2020年中国效率“百高县”榜单发布,华蓥排名第89位。华蓥是个非常年轻的城市,当年从广安和岳池划出十几个乡镇设立的,有如今的城市规模,算发展的很好了。华蓥市户籍人口有36万
城市中心,乃一个城市行政、经济、文化的核心所在。它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规划的变动而不断迁移。举个例子广州市原来的中心在荔湾区,向东发展30年后,广州在2004年底确立了天河区为新的城市中心。“菜地变CBD”,这是人们对广
来源: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】一条条“共富路”在处州大地延伸开来,连通“你我他”。一座座“民生桥”在人民群众心间架起,通达“昨天今天明天”。近年来,丽水抢抓机遇,统筹谋划,高位推动,持续发力,不断加快综合交通、民生水利、绿色能源等重大基础设
关于开展“我为漯河市‘十四五’规划编制建言献策”活动的通知“十四五”时期(2021-2025年),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、奋力实现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浓彩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。编制和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是关系
“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,把学习好、宣传好、贯彻好楼阳生书记的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,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、结合点和着力点,努力把讲话要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,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、开创新局面,争当全市高质
映象网讯(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王会锋)“围绕市委提出的‘五个准确把握’要求,以及‘八区联动’重点任务,结合源汇区实际,初步确立了‘十四五’时期主要目标和总体发展思路。概况起来,就是‘一跃三高三提五突破’的主要目标,‘一中心一基地一融合’的
映象网讯(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李全胜)风劲帆满海天阔,金秋奋进正当时。漯河市召陵区围绕“三区三基地一家园”建设,牢固树立“项目为王”理念,坚持以项目为抓手,以项目带产业,以产业带基地,全力建设召陵人民的幸福美好家园,绘就了重点项目建设的壮
2060年中国将实现"碳中和",基本上替代火力发电、燃油汽车,并且基本完成建筑零排放。六安市裕安区坚持绿色发展,秉承"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"理念,积极发展绿色能源产业。12月1日,夏尔特拉(上海)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考察洽